總部地址:上海市奉賢區南橋望園南路1588弄綠地未來中心3519室
鄭州辦地址:鄭州市金水區東風路28號院4號樓2單元26層
電話:021-54762136/0371-65966606
郵箱:highcall_cn@126.com
近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預獲獎結果出爐,中興通訊的一項專利《一種測量參考信號的信令配置系統及方法》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此次獲獎,不僅是對中興通訊專利技術水平的再次認可,更是對中興通訊長期以來堅持自主創新,強化研發投入,保持技術領先的高度肯定。
中國專利獎由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開展評選,該獎是中國專利領域的最高榮譽,被譽為專利界的“奧斯卡”。
九度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技術攻堅展現創新實力
此次,中興通訊的獲獎專利《一種測量參考信號的信令配置系統及方法》有很強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所解決的問題是本領域關鍵的共性技術難題,所涉及的技術方案屬于4G/5G無線通信國際標準中的物理層導頻設計方案,該方案解決了測量參考信號的發送以及信令配置的相關問題,顯著地提升了信道測量的準確度,同時大幅度提高了系統傳輸性能。
該獲獎專利技術主要應用于4G LTE系統的基站和終端設備,5G New RAT的基站和終端設備,為4G LTE和5G NR的標準必選技術。目前,該方案已被廣泛應用到全球的4G、Pre 5G/4.5G和5G通信系統的基站設備和終端設備中。
此外,中興通訊已基于此項專利在中國和世界范圍內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專利布局,目前該專利已在中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俄羅斯、墨西哥、印度獲得授權。
多年以來,中興通訊以持續的技術創新為核心,堅持將最難的事做到最好,在專利獎評選中屢獲佳績,此次獲獎已是中興通訊九度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殊榮。在2019年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中興通訊兩件5G標準專利分別斬獲金獎、銀獎;在2020年第七屆廣東省專利獎評選中,斬獲1項金獎、1項銀獎、1項優秀獎。
時至今日,中興通訊在中國專利獎評選中已累計獲得9項金獎、2項銀獎、36項優秀獎;在廣東省專利獎評選中累計獲得22項獎項,為通信行業獲獎最多的企業。
位列全球專利布局第一梯隊
專利技術價值超450億元
當前,隨著5G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全球各大廠商都在不斷迭代的專利布局中構建核心競爭力。中興通訊已在涉及5G等多領域展開高質量的專利布局,不斷夯實創新研發實力,以保持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從第一件海外專利申請至今,歷經20年,中興通訊已在海外超過5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高質量的專利布局。
作為全球5G標準的主要貢獻者,中興通訊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堅持“向下扎根”,以芯片、算法、架構、數據庫和操作系統等基礎創新,持續夯實根基,連續多年研發投入超過100億,2021年1-3月,中興通訊研發投入41.9億元人民幣,占營業收入比例的16%。
基于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和持續的技術積累,截至2021年3月,中興通訊擁有8萬余件全球專利申請,歷年全球累積授權專利3.8萬余件,根據國際知名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 2021年2月發布的《5G專利競賽的領跑者》報告顯示,中興通訊向ETSI披露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位居全球第三。今年4月,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發布《中國通信行業及知識產權市場報告》,該報告顯示,中興通訊位列全球專利布局第一梯隊,是全球5G技術研究、標準制定的主要貢獻者和參與者,截至目前,中興通訊的專利技術價值已超過450億元人民幣。
始終將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
以創新為源“筑路數字經濟”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知識產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益的知識產權是創新能力提升、創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助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作為“全球創新與知識產權商業價值最佳實踐者”,中興通訊充分意識到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的價值和意義,并始終堅持將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之一,堅持以技術革新研發先行,積極探索專利運營策略,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通過在研發、市場、采購、生產設計及銷售等各個環節嵌入知識產權管理,形成嚴密高效的專利保護網,促進公司無形資產商業價值的“有質量增長”。
過去幾年,中興通訊知識產權收入穩步增長,已經給公司帶來了現金性收益并將持續創造可期待的收益,預計2021年-2025年五年期間知識產權將給公司帶來45-6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同時在創新投入和知識產權回報取得良好平衡的基礎上,中興通訊還將創新技術以原子能力的方式向行業開放,積極將創新成果推向市場,為產業提供真正創造價值的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目前,中興通訊已聯合500多家合作伙伴在工業、交通、能源、醫療、政務、金融等領域,探索了近百個5G創新應用場景。
面向未來,中興通訊將圍繞5G等核心技術,強化專利戰略布局研究,構筑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專利組合,實現技術專利化、專利產業化、產業標準化的良性循環,同時,將繼續秉承開放合作、共贏發展的原則,與各方攜手,將創新技術更多地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為消費者、企業、社會帶來更多的價值,以創新為源“筑路數字經濟”。